首页 新闻 热点 财经 科技 互联网 汽车 文化 公司 经济 综合

新能源车10年400倍 碳纤维会如何?

2022-01-27 11:24:11 来源 : 亿欧网

股市中十年百倍的案例不少,而产业链中具体产品的十年百倍增长,是一个比资本增值更难的事情。但并非没有发生过,以这几年大热的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为例:

2011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1.08GWh;2021年,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的调研显示,2021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220GWh——10年增长约200倍。

据中汽协数据,201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分别为8368辆和8159辆;2021年分别为354.5万辆和352.1万辆——10年增长分别达423.6倍和431.5倍。

动力电池出货量和新能源汽车产量之间的倍数差异暂且不谈,仅仅是两者的爆炸式增长,就让人不禁联想到另一个正蓬勃发展的产业:碳纤维。

从汽车的侧翼子板、侧裙、后包围、大尾翼,到相控阵雷达高精度有源安装板中的高导热蒙皮;从国际空间站长达108.4米的桁架,到拥有着全世界最大独立碳纤维屋顶的苹果总部大楼;从歼-20战斗机到商飞C919客机,无不需要碳纤维材料的参与。

碳纤维当前的发展阶段,也颇类似十年前的动力电池行业,正处于爆发前夜。

2020年,大陆碳纤维运行产能为3.62万吨,国内实际碳纤维供应量约为1.85万吨,产量/产能比约为51%。动力电池可以10年200倍增长,新能源汽车可以10年超400倍增长,中国碳纤维产业比照之下增速打个折,以产能或产量计,能否实现10年100倍增长?

下游需求到底有多大?

据统计,2019年全球碳纤维主要应用于风电叶片、航空航天、体育休闲、汽车轻量化四大领域,分别占比24%、23%、15%、11%。由于航空航天用碳纤维价格较高,导致其市场价值量占比高达49%,远超过民用碳纤维领域。

不过,我国碳纤维下游应用结构与全球市场差异较大——下游应用排名前四位的分别是体育休闲(37%)、风电叶片(36.5%)、建筑(5.3%)、压力容器(4%)。

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对航空、体育产业的负面影响,全球碳纤维需求量只有10.69万吨,同比只上升3.09%。尽管2020年的增速“拉胯”,但2015到2020年全球碳纤维需求量的年复合增长率也达到9.3%。

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的原料聚丙烯腈(PAN),通常由丙烯等石油基原料制成;沥青基碳纤维以沥青等富含稠环芳烃的物质为原料:作为占市场份额最多的两类碳纤维,其原料追溯源头都是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

粘胶基碳纤维则不同,主要采用木材、麻和棉花等含有的天然纤维为原料;但哪怕市场份额最高的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在“碳中和”目标之下,也有更多绿色技术正在得以应用。

2022年1月,化工巨头索尔维和Trillium Renewable Chemicals公司签署了一份意向书,索尔维将利用Trillium公司的技术从甘油等植物原料中生产丙烯腈,以开发生物基丙烯腈 (bio-ACN) 供应链。

这也为未来聚丙烯腈(PAN) 基碳纤维的原料开辟更为广泛的来源。

既可以开源,也可以节流。2020年,中国原油进口5.42亿吨,自产1.95亿吨。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推进,整体石油紧缺的局面短期内虽不能缓解,但石油化工产业缩减部分燃油提炼,为碳纤维产业生产更多丙烯原料是没有压力的。

如在炼油过程中,采用重度催化裂解技术以最大化丙烯生产,虽然会导致汽油收率低于50%,但丙烯收率可以提高到20%以上。

除了重度催化裂解之外,还有蒸汽裂解、炼厂催化裂化、丙烷脱氢等多种工艺路线。丙烯不仅可以来自原油,还可以采用煤、天然气制取。

原油最佳的用处并不是烧掉,而是作为化工原料发挥更大的价值。原油作为燃料被烧掉,其实是人类获取能源技术不发达情况下,对原油一种无奈的浪费。

原料供应、制造难度和下游需求,可以说是促发某项产品爆发式增长的三个最重要因素。

在原料供应上,碳纤维不缺原料。国内一两万吨的碳纤维年产量就算再扩大10倍、100倍,所需要的丙烯等原料,供应上都不会有问题。

在制造上,以聚丙烯腈(PAN) 基碳纤维复合材料为例,其生产环节主要包括:丙烯→聚丙烯腈(PAN)→原丝→碳纤维→预浸料→复合材料。

这五个制造环节中的后四个,其实也概括了上游原丝生产、中游碳化、下游复合材料编织成型及应用的碳纤维产业链。

亿欧EqualOcean分析师焦天一认为,碳纤维的生产环节涉及多种工艺参数的精细调制,一项小参数都可能会对碳纤维质量产生较大影响。龙头企业由于多年深耕碳纤维研发,具备碳纤维生产与工程化制备的先发优势。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织物、预浸料等)编织的代表公司有中航高科(600862)、恒神股份(832397)、光威复材(300699)、中简科技(300777)、中复神鹰(A04859)等。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的代表上市公司有航天动力(600343)、中材科技(002080)、宁波华翔(002048)等。

从原丝生产到碳化,从碳纤维到碳纤维复合材料,哪一个环节更难?

每一个环节,都有着具备特殊质的行业经验与秘密,不好直接比较难易。这些经验知识,既要逐渐积累,也要主动突击去研发。特别是在碳纤维需求量的新一轮增长中,下游应用一定会对上游碳纤维生产制造产生良推动作用。

结语

秦朔在《新工业时代》一书中,讲述过中国巨石(600176)总裁、振石集团董事长张毓强创造两个“世界冠军”级企业的故事——中国巨石是玻璃纤维领域的世界冠军,产能占中国市场超40%;恒石基业(01197)是风电基材领域的世界冠军,产能占世界35%,占世界几大主要采购商采购规模的80%。

这两个故事,都是企业在某一细分领域实现大规模量产、成为世界巨头的成功案例。

2020年,中国巨石玻璃纤维产销量超过200万吨,产能约占全球产能的24%,已经稳居世界第一。再加上重庆国际和泰山玻纤产能分别占11%、13%,三者合计占全球产能的47%,中国企业已经占据全球玻璃纤维的半壁江山。

借助大规模产能优势,中国巨石等企业也降低了各项固定费用,还在定价权等方面掌握了主导权。几年中国巨石的综合毛利率、净利率持续上升,2019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5.46%、33.478%、46.21%,净利率为20.14%、20.66%、31.50%就是明证。据最新业绩预告,2021年度,中国巨石预计盈利57.99亿元-70.07亿元,同比增长1.4倍到1.9倍。

碳纤维行业在“爆产能”的量变中,企业在产业链地位上的质变也同样会发生。

中国被称作“发达国家粉碎机”,也就在于过去几十年,能够把很多原本高端的产品价格打下来,规模干上去。碳纤维产能,能不能十年百倍成长?历史其实已经给出了回答。

关键词: 新能源车 400倍 碳纤维 会如何

最近更新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