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30 08:59:02 来源 : 长江商报
我国明令禁止1段奶粉添加任何食品用香料,但新西兰品牌“倍恩喜”却被查出添加香兰素。
近日,合肥亲语母婴用品有限公司因经营的1批次“倍恩喜”婴儿配方羊奶粉(0-6月龄,1段)检出香兰素,被没收违法所得706.8元,罚款82344.6元。
倍恩喜乳业在官网发布声明称,“经工厂内部排查,该情况发生的原因为,奶粉湿法工厂人员未严格遵守生产操作规范,导致该批次奶粉基粉生产过程中混入少量香兰素,为偶发事件。”
需要关注的是,倍恩喜乳业还明确表示,全系配料中均不添加香兰素或其他食用香精。
但如此说法也受到外界质疑。著名乳业专家、原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1段婴儿配方奶粉明确规定不能添加香兰素,那么为什么还会出现在工厂?当事企业的回应是搪塞应对的做法。”
乳业专家宋亮对记者说:“倍恩喜乳业应该是故意添加,而不是人为不规范混入的,混入这个说法有点儿‘扯’。”
违规添加香兰素被罚
近日,安徽省合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通告称,合肥亲语母婴用品有限公司因经营的1批次“倍恩喜”婴儿配方羊奶粉(0-6月龄,1段)检出香兰素,被没收违法所得706.8元,罚款82344.6元。
处罚决定书显示,合肥亲语母婴用品有限公司销售的倍恩喜(湖南)乳业有限公司(简称“倍恩喜乳业”)经营的倍恩喜婴儿配方羊奶粉(0-6月龄,1段),经检验香兰素项目不符合GB2760-2014《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要求(标准指标:不得使用;实测值:940.6μg/kg),产品不合格。经调查,该公司销售涉案奶粉92罐,召回84罐,8罐无法召回。
随后,倍恩喜乳业在官网发布声明称:“经工厂内部排查,该情况发生的原因为,奶粉湿法工厂人员未严格遵守生产操作规范,导致该批次奶粉基粉生产过程中混入少量香兰素,为偶发事件。”
倍恩喜乳业称,已将中国市场上所有在售批次1段奶粉送往独立第三方机构检测,所有样品均未检出香兰素。
“早在2021年9月底,倍恩喜乳业就配合监管部门调查,联系全国官方授权经销商开展核查处理,查清产品流向,对受影响的批次产品进行全部召回、下架、封存处理。”倍恩喜乳业补充道。
资料显示,香兰素原本是天然存在于香荚兰豆中的一种物质,人工合成成功后,现已成为应用最多、最广的香精之一,而根据其化学结构的差异,香兰素又分为甲基香兰素和乙基香兰素。作为常用食品添加剂,香兰素的使用可增加奶香气。
根据现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婴幼儿配方食品被列在《不得添加食品用香料、香精的食品名单》中,凡使用范围涵盖0至6个月的婴幼儿配方食品,不得添加任何食品用香料,即1段婴儿配方奶粉中不得添加任何食品用香料。
此外,2段和3段奶粉则可按规定限量使用。按标准要求使用香料不会对人体造成健康危害,但大量摄入会导致头晕、恶心等,严重时会造成肝、肾损伤。
王丁棉向记者表示,1段婴儿配方奶粉中添加香兰素,会容易使小孩对这种香味的味觉信息锁定,甚至容易形成一种偏好,从而对其他食品存在排他性,最终还有可能会影响到其他营养素的不均衡吸收,而不利于小孩的健康成长。
自称“偶发事件”受到业内质疑
倍恩喜乳业官网介绍,公司作为新益美营养品有限公司中国分部,全面负责倍恩喜Bioshine等系列产品在亚太地区的销售、推广和售后服务,并协助新西兰总部处理亚太地区的其他相关业务。
倍恩喜乳业官网还介绍,新益美集团始建于1984年,经过多次并购,建立了自己强大的研发体系,并与奥克兰大学、新西兰皇家农科院、新西兰皇家植物和食品研究所、新西兰天然产品协会等组织建立了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在前瞻性理论研究和产品开发上不断前行,为集团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倍恩喜是新益美营养品有限公司自有品牌,该公司是新西兰的早期营养产品和成人营养产品的生产商,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包括自控羊奶牧场、喷雾干燥工厂和包装工厂。
工商信息显示,倍恩喜乳业成立于2014年11月,注册资本达7000万元,周火辉和瞿运来分别持股67%和33%。
需要关注的是,倍恩喜乳业在声明中明确表示,倍恩喜婴幼儿配方羊奶粉(0-6月龄,1段)乃至全系配料中,均不添加香兰素或其他食用香精。
对于此批次问题奶粉,倍恩喜乳业还自称“奶粉湿法工厂人员未严格遵守生产操作规范”,属于“偶发事件”,但业内人士对此有不同看法。
“倍恩喜乳业应该是故意添加,而不是人为不规范混入的,混入这个说法有点儿‘扯’。”宋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添加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口感来吸引宝宝,从而增强产品的粘性”。
王丁棉也表示,企业的回应是搪塞应对的做法,“1段婴儿配方奶粉明确规定不能添加香兰素,那么为什么还会出现在工厂?”
“即使是工人不规范,这本身最起码说明企业在内部管理上也存在不规范的问题,这个是人为添加的,还是由工人不规范所导致的,事情本身最清楚的只有当事企业。”王丁棉进一步说,“企业应该老老实实把事情向社会、向消费者、向政府管理部门交代。”(记者李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