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热点 财经 科技 互联网 汽车 文化 公司 经济 综合

失去先发优势合资新能源汽车前景不明

2021-08-05 15:22:42 来源 : 中国汽车报

7月25日,广汽丰田新能源车产能扩建项目一期在广州市南沙区正式投产,预计释放年产能20万辆,助力广汽丰田进一步完善产能布局,成为其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征程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今年4月,大众官方宣布,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位于合肥的大众安徽MEB工厂正式开工建设。该工厂是继上汽大众安亭与一汽-大众佛山的MEB工厂后,在华建立的第三家纯电动汽车工厂。工厂预计于2022年年中竣工,首款车型将于2023年下半年投产。到2025年,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计划每年可交付约150万辆新能源汽车。

也是在今年,奥迪、大众汽车及一汽集团日共同发布声明称,奥迪一汽新能源合资公司将落户长春,本土化生产PPE台纯电动车型。两年,电动化已成为奥迪在华战略的关键一环。奥迪中国首席执行官安世豪曾表示,电动车业务将成为奥迪在华强有力的业务板块,到2025年电动车型销量将占奥迪总销量的40%。

新能源车市上半年:东风压倒西风

曾有业内人士称,2021年合资品牌在新能源市场的“全面爆发”,将加剧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对于自主品牌来说,“狼”怕是真的要来了。

这两年,跨国车企加快了发展新能源汽车业务的步伐,但船大难调头。“通用福特们”早在几年前就发布了雄心勃勃的转型战略,但至今缺少落地的举措。尤其在中国市场,福特仍处于自救阶段,无暇顾及;上汽通用虽然宣布了电动化、智能网联化战略布局,并计划在2025年以前推出10款以上基于Ultium台的国产新能源汽车,但这个时间点并不算早了。

日系“两田”的技术路线聚焦于混合动力和氢能源,纯电技术方面暂时没有过硬的表现,这也导致它们一度有些被动,虽然在华推出了不少插电混动和纯电动产品,但这类“油改电”的车型始终鲜有人问津;东风日产的轩逸纯电也没有搅起丝毫“水花”,就看即将问世的Ariya能不能给消费者带来惊喜了。

一汽-大众作为国内销量最高的合资企业,也不得不向现实低头,开始积极推动电动化路线,但结果却差强人意。在上半年合资品牌纯电车型中,表现最令人失望的莫过于基于MEB台的大众ID.系列。首批上市的“兄弟”车型ID.4 X、ID.4 CROZZ上半年累计销量不到3000辆。尽管大众随即上市了尺寸更大、价比也更高的车型,但面对不断挥舞价格屠刀的特斯拉和产品力不断被认可的自主品牌,其市场前景同样将承受不小的压力。

而从整体表现来看,上半年纯电动汽车市场基本被自主品牌和独资的特斯拉瓜分殆尽,燃油汽车领域极为强势的合资品牌则毫无存在感。在所有合资品牌纯电动车型中,销量最高为上汽通用别克微蓝6,但月销不足3000辆,上半年累计不足8000辆;第二名为华晨宝马iX3,在今年1月官降7万元后市场表现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月销仍不足2000辆。

可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合资品牌相较自主品牌已不再具备溢价优势。除了特斯拉之外,“东风压倒西风”的局面正在这一新兴市场不断凸显。

今年6月,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更是语出惊人,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自主品牌在技术层面已全面超越合资车企。他表示,就技术而言,自主品牌无论是造型工艺,还是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亦或是智能网联、智能座舱等智能化技术,已经全面超越了合资品牌,正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同日,工信部相关负责人也透露,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的电动智能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定的先发优势。

扩大新能源汽车产能成必然趋势

合资品牌在新能源布局上尽显颓势,仅以今年5月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例,自主品牌为24.7%;豪华车为10.8%;而主流合资品牌仅有1.7%,表现实属惨淡。不能再“躺着赚钱”,合资车企的心态显然已经发生变化,频频扩大新能源汽车产能可见其的不甘心。

合资车企目前在新能源汽车板块缺乏有效布局且产能不足,特别是由于“双积分”政策要求,合资车企每年会产生大量负积分,必须加速扩产以提升新能源车型产能和产品渗透率,急于利用原合资企业的品牌优势获得好的积分态势以及利润。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指出,如丰田此前以混动车型为主,混动车型只能获得0.5积分,而纯电车型最高可获得5分,差别很大。

而从全世界产业发展的趋势来看,欧洲2035年全部切换为电动汽车,电动化已是全球汽车产业大势所趋。合资车企想要参与竞争,必须建新能源车厂、开发全新的新能源汽车台和生产线,加速完成转型,以增强在中国市场和世界市场的竞争力。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未来合资车企在华建新能源汽车工厂将会成为主流。新能源汽车行业独立研究员曹广指出,合资品牌自己不可能再独资设厂,独资设厂的成本高,并且还会出现新厂和合资厂争市场,自己打自己的情况。

汽车行业分析师任万付则表示,根据2018年发布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传统能源汽车产能受到严格控制。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改建、新建新能源汽车产能成为主流。对合资企业来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已经不可逆,观察、等待期已过,需要快速发展才能跟上产业变革的脚步,增加新能源汽车产能成为必然。

失去先发优势合资新能源汽车前景不明

合资品牌布局新能源汽车战略的背后,显然是看中该领域市场前景且打算分一杯羹,而其扎堆扩产新能源车型,曹广分析主要是为了争抢以下两类用户:一类是在买合资混动车型与国产汽车之间作选择的用户;另一类是在买合资纯电车型与国产纯电车型之间作选择的用户。随着国内用户对新能源汽车认可度的大幅度提高,合资车企争抢新能源汽车用户,会给国内新能源造车新旧势力都形成压力。未来可能会出现传统国企、民营车企、合资车企、独资外企、造车新势力、低速车企六方争霸的局面。

而大部分业内人士则认为,如今传统合资车企发力新能源汽车板块,无论是在造车经验,还是在品牌力上,都与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有着一定的差距,想要后来居上有些难度;此消彼长,拥有销量基础的主流合资车企,转型前景并不明朗。

任万付认为,从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汽车行业中的份额在快速提升,但整体占比仍较小。合资企业的利润依旧来源于传统汽车,重心放在传统汽车也属正常。对于新能源汽车,除个别企业动作较大外,大部分合资企业仍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状态。以南北大众为代表的合资企业在新能源汽车上已经开始发力,但由于定价过高、产品竞争力不强等原因,进展很慢,想要撼动目前的市场格局比较困难。

崔东树也认为,合资车企的新能源产品目前表现较差,市场拓展需要一段时间,所以还未对造车新势力和自主品牌形成压力;而从中长期来看,相比造车新势力,合资品牌对市场变化反应较慢,预计在新能源汽车板块表现会持续偏弱。

的确,张翔也指出,从今年上半年的销量来看,新能源汽车销量中还是以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为主,合资车企的占比不超过15%。不过随着时间推移,或许5~8年之后,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会是分秋色。

当然,合资品牌反扑也是一件好事。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越大,越有利于实现政府关于2025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新车总销量20%的目标;同时,为市场提供更多样化的产品,为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和更具价比的产品。

当然,依托于国外百年品牌积淀的合资车企,积极转型电动化让它们正在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厚积薄发之下将带给新能源汽车时代哪些惊喜,也值得期待。消费者或许更乐意看到百家争鸣的盛况,更乐于见到的是产业链的完善与成熟。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合资品牌 新能源市场 新能源汽车业务

最近更新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