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热点 财经 科技 互联网 汽车 文化 公司 经济 综合

国内快递市场进入“淘汰赛”阶段 快递业在“价格战”泥潭里如何脱身自救?

2021-06-18 15:48:43 来源 : 中国汽车报网

目前,国内快递市场已经进入“淘汰赛”阶段,行业头部玩家逐步分化的同时,新晋企业的异军突起,致使快递行业再次陷入“价格战”的泥潭。在资本的较量中,各家快递企业尽显疲态,脱身自救已成为当务之急。

那么,快递企业的出路到底在哪?跨领域布局、试水多元化发展,能否成为各大玩家破局的一剂良策?

♦快递业的囚徒困境

经历多年的激烈拼杀,快递行业逐渐进入洗牌整顿期。业内人士曾普遍认为,2019年,再经过新一轮“价格战”后,部分中小快递企业就会被整合或清退,快递江湖将成为巨头玩家的狩猎场,形成“阿里系”、京东与顺丰的三足鼎立之势。彼时,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业务量排名前8位的快递企业,集中度指数CR8为82.5%,这似乎也表明,持续多年的“价格战”或在2020年迎来拐点,行业进入高度集中时期。

不过,自2020年以来,快递业不但没有盼来“休战”,低价竞争反而愈演愈烈,各大快递企业集体陷入“内卷化”。在物流行业专家刘畅看来,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新晋玩家极兔的搅局,以利润换市场的策略迅速扩张,并打破了原本的价格体系,掀起了新一轮降价风暴。2021年3月,顺丰、韵达、圆通、申通的单票价格,分别同比下降12.12%、13.44%、11.03%和27.65%,快递重镇义乌的快递价格曾一度跌至每单0.8元。另一方面,京东台加速下沉,顺丰以“特惠专配”切入低端电商市场,进一步引发快递行业各方势力的角逐,这也导致“价格战”更为凶猛。在单量大幅增长的同时,单票收入却骤降,大部分企业的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加剧了整个行业“增收不增利”的态势。

“为了不被淘汰,‘价格战’依然是快递企业换取市场的关键筹码。但同时,‘价格战’耗费资金巨大,在不断地博弈中,非但没有出现赢家,大部分企业反倒沦为低价竞争的‘囚徒’。”在物流行业专家孔震看来,“价格战”给企业带来的伤害远比想象中严重,尤其是在资本市场上,低价竞争带来的负面影响更为明显,一旦企业呈现疲态或者掉队,则很容易被市场和资本抛弃。即便是“高价玩家”顺丰,为了抢占电商市场也不得不在单件毛利上做出牺牲,最终深陷“价格战”的泥沼,导致业绩承压、市场严重缩水。

“低价倾销”所带来的重重危害,不仅让各大快递企业焦头烂额,也引发了行业末端的震动,导致快递加盟网点出现罢工、倒闭的情况。与此同时,各快递企业也都意识到“烧钱”战略并不能持续,并且通过不同的方式,加固自己的“护城河”。比如,京东物流、“通达系”与阿里巴巴这样的传统电商巨头紧密合作,极兔速运积极拥抱拼多多,以获得源源不断的订单。

♦内修外拓 头部企业寻求破局

毋庸置疑,长期的“价格战”对快递企业没有任何好处,尤其是加盟商对价格的敏感,会导致某些市场的价格竞争无法持续。为了走出泥潭,圆通、申通等快递企业一度尝试涨价,最终却只能以“撤回”收尾。可见,深陷“囚徒困境”的玩家们,想要达到真正的目标一致并不容易。不过,面对行业竞争加剧等诸多因素带来的影响,快递企业并未坐以待毙,而是纷纷采取成本领先战略,利用规模经济,优化现有运输、中转、派送成本,或是通过聚焦、调整相关战略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对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尽管快递行业的成本压缩空间十分有限,但快递行业具备典型的规模经济特征,当规模效应发挥到极致时,单价成本会持续被摊薄,即使继续降价,企业仍能实现盈利。目前来看,“通达系”等快递企业正在加大资本支出,利用规模效应以降低单票成本,为持续争夺市场排兵布阵。

“在资本的对赌中,除了比拼家底和钱袋子,成本优势也是快递企业制胜的关键。”孔震认为,快递转运、运输、包材以及收派等各个环节的效率仍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比如在转运环节,可通过提升自动化率及产能利用率摊薄房租等固定成本及人工成本。因此,快递企业的工作重心需要逐步向精细化运营、科技降本转移,以催化新的增长动能。

目前来看,快递企业也是朝这个方向努力的。年来,韵达在设备自动化、信息化等方面持续投入,已经在提高操作效率、操作准确率,提升全程时效以及持续降低单票成本上形成一定优势;圆通则从软硬件层面发力,已经完成对36个转运中心改扩建,上新自动化设备,并且自主研发了一系列数字化工具,提升工作效率;中通计划在未来几年内维持高强度的资本开支,用于分拨中心和土地,调节车辆运输模式、降低运输成本,增加自动化分拣线数量、提升分拣带传输速度和利用率,从而实现单票成本的降低,保障在跟进“价格战”、争夺市场份额中,形成规模效应。

“从本质来看,快递业之所以难以打破‘以价换量’的怪圈,其核心原因还是服务严重同质化。”在中国市场学会营销专家委员会秘书长薛旭看来,面对白热化的市场竞争,降本增效、利用数字化技术来提升产品服务的效率是企业的必由之路,快递企业也能在短期内形成一定的优势。但长远来看,想要铸就难以逾越的“护城河”,企业聚焦“内修”的同时,还要依靠营销、战略思想的创新,致力于寻找和突破更多差异化的细分市场,外拓更为宽泛的经营领域,否则很难实现持续发展和进步。

♦多元化发展之路并非坦途

在薛旭看来,资本推动的“价格战”将会逐渐趋于稳,随着市场步入成熟期,单一板块的“价格战”对于整体业务的影响将被逐渐削弱。因此,快递企业亟需另辟蹊径探索新模式,摆脱同质化服务所带来的低价竞争。

具体来看,对于“通达系”而言,传统的低价件业务是稳固规模经济的胜负手,而时效件更能助力企业越过规模经济的瓶颈。因此,在保障低价件市场不被瓜分的同时,“通达系”还应试水中高端市场以及其他细分市场,通过多种业务的开拓,来寻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顺丰则早已投身于智能科技等领域,并下沉市场,试图在电商领域分食。此外,还有很多公司都参与到商品配送链条中,聚焦最后一公里,发力快递末端配送。

行业同质化竞争的焦虑,也驱动部分快递企业跨界布局,以寻求持续增长的引擎,尤其是冷链运输行业甚是热闹。据了解,自顺丰、京东之后,中通也开始加入冷链“全国网”的行列,并预计于2021年底前,完成30个省会城市、超250地县、超1500服务网点覆盖范围,实现全国80%县级城市覆盖密度的门到门冷链物流网络。从传统的快递业务,逐渐向医药物流、冷链物流以及跨境物流等附加值更高的细分市场渗透,从价格竞争到价值竞争,不少快递头部企业在寻求破局中,逐步转型升级为综合物流商。

值得注意的是,已经基本完成对多元物流赛道前瞻布局的顺丰,于期低调注册了一家新公司,该公司业务涉及汽车零售领域,这也凸显在传统业务增长无力的情况下,寻找新利润增长点的迫切心理。

“对于快递企业而言,打破固有模式并从自己的‘舒适区’走出来,充满了挑战和风险。一方面是快递企业纷纷开拓的‘新蓝海’,可能将成为或早已成为一片红海,导致其再度陷入困境。另一方面,物流赛道的多元布局势必会带来成本的增加,资本是否愿意为之埋单也尚未可知。”孔震说道。

关键词: 国内 快递市场 淘汰赛 快递业 价格战 脱身自救

最近更新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