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热点 财经 科技 互联网 汽车 文化 公司 经济 综合

外语标识太“见外”?北京将出台外语标识管理规定

2019-12-06 13:58:05 来源 : 中国文化报

消火栓被翻译成火灾,地铁“东北出口”被翻译成“出口到东北”……难以想象,这些牛头不对马嘴的英文翻译,竟然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北京的公共场所。据媒体报道,北京将出台《北京市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管理规定》,对公共服务领域外语标识使用予以规范。

语言的基本用途是信息交流。不过,一些似是而非的外语标识对中国人来说是“外语”,对老外来说同样“见外”。明明每一个单词都认识,合起来却一脸懵;看上去是英文,实际上却是用中文语法生硬凑出来的“洋汀浜”。这类翻译闹出的笑话在网上比比皆是,偏偏它们还以“服务”“引导”的姿态出现在公共场所的指示牌、标语牌上,这就不但起不到服务的作用,反而会误导他人、增添麻烦了。

除了实用性以外,公共标识还展示着一个城市的公共形象。外语标识的小错误,也可能带来城市形象的大损伤。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北京的战略定位之一,也是首都的核心功能之一,就是国际交往中心。2022年冬奥会即将来临,众多重要的国际交流活动将在北京开展。错误百出的外语标识,很可能成为外籍友人对城市的第一印象。而由于首善之区的特别地位,北京的一个小瑕疵很可能被放大为整个中国的形象“污点”。因此,这样的“小节”不可不察。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华民族是热情好客的礼仪之邦。洒扫庭除,整洁衣冠,以待客来,自古以来就是待客之道。正确、规范使用外语标识,便是我们掸去墙角的灰尘,拂拭衣间褶皱的过程。这既是为了展示北京的良好形象,也是一个现代文明城市发展自身的需要。(土土绒)

关键词: 外语标识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