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 热点 财经 科技 互联网 汽车 文化 公司 经济 综合

环球看热讯:海关“邱大夫”的十年查验升级路

2022-09-21 17:24:26 来源 : 大众报业·风口财经

风口财经记者 王贝贝 通讯员 张逸雷 刘晶 田旭刚


(资料图片)

东方欲晓,世界第五大港、中国第二大外贸口岸山东港口青岛港依然灯火通明,一片忙碌。

这里是名副其实的不夜城。“自从我到黄岛海关参加工作,除了特殊情况,晚上就没熄过灯。白天、黑夜,一直处于繁忙之中。”黄岛海关查检一处机检审像科副科长邱明明回忆说。

10年来,她与黄岛口岸的同事们,一起见证着海关事业的不断变革,见证着外贸事业的蓬勃发展。

邱明明(左)和同事交流智能审图业务

“那时的我们,都是刚入关的小青年,每天仿佛有使不完的劲。”2012年,邱明明到青岛港前湾港区从事进出口集装箱货物查验工作。当时,由于港口范围不断拓展和腹地经济持续增长,港口业务日益繁荣,海关查验工作量也不断攀升。

“现场查验科室分成7组分头派单验货,晚上还要有1组加班验放货物。”最多的时候,邱明明所在的一组,一天查验了70多个集装箱,加班到深夜更是家常便饭。企业着急赶船提货,关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没问题,再验五票。”邱明明回忆,那时总想着能尽快帮助企业办结查验通关手续,多验几票、再晚一点,海关查验平台总是熙熙攘攘直到后半夜。“一回到宿舍,倒头就能睡着。”邱明明说。

海关查验的目的是为了验核进出口实际货物与申报单证信息是否一致,进而严密监管,维护口岸正常的进出口贸易秩序。面对业务量持续增长和人力资源短缺的矛盾,自2012年起,黄岛海关实施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企业进出口业务办理更加便捷高效。经过改革,原来柜台上堆积如山的单证,变成了电脑系统里点点鼠标就可以审核的数据流,既方便了企业,也方便了海关关员。

2015年,邱明明由人工查验岗位调至机检审像岗位。所谓的机检审像,就是用大型X光检查设备对集装箱进行扫描检查,扫描图像后,通过图像分析就能判断进出口货物是否存在夹藏、伪报等风险。这种非侵入式的查验模式下,海关关员不用开箱,即可对货物进行“透视”检查,大大提高了货物的通关效率。

而邱明明每天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从一张张X光检查片子中寻找企业违规违法的蛛丝马迹,周围的同事都戏称她为“邱大夫”。“其实以前的人工查验也可以叫‘大夫’,不过机器检查总归比人工查验科技含量更高,叠加人工智能等手段,检查‘无创’,准确性也有保证。”邱明明说。

正是机检设备的运用,海关走上了科技赋能发展的快速路。经统计,原来单个标准集装箱人工开箱搬倒货物查验的平均时间为38分钟,而采用X光检查系统,时间可以降低为5分钟。邱明明也在这个岗位上和专家团队以“管得住,通得快”为目标,不断打磨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攻克了牛皮固废碎料和整张皮图像甄别、夹藏位置精准标注等一个个技术难题,“诊断”水平越来越高。

2017年5月,青岛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成投产。这是全球最先进、最高效的全自动化码头。自动化码头作业效率不断提升,对海关监管提出了“顺势监管、快速验放”的现实需求。

当年11月,黄岛海关开展智能审图试点。由此,机检审图由人工审像跨越到智能审图算法时代。

智能审图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应用,审像业务不仅可以24小时稳定在线,而且时间由5分钟压缩至10秒钟,识别率也不断提高。通过智能审图,邱明明和她的同事连续查获了特大濒危海马干走私案、出口木炭走私案等。

智能审图还不够。现在,先期机检和智能审图的结合已成为海关监管的利器。邱明明和同事结合自动化码头监管,在智能审图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开展“先期机检、船边直提”模式改革,实现物流流程再造,进口货物卸船后顺势经过先期机检设备进行非侵入式筛查,机检直放的货物可以直接从码头前沿提离。利用该模式,每箱可压缩通关时间5小时,节约物流成本600到1000元。

为便利查检业务办理,黄岛海关还开发上线云港通智慧查验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将海关、查验代理、港务调度、企业、车队等信息整合在一起,实现港务、查验、物流业务一个平台办理,打造出全新的口岸智慧查验模式。

“十年查验路,我们仿佛在翻越一座座山丘。”邱明明说,无论是酷暑难熬的人工查验场地,暴风雪天气坚持“户外运动”查验作业,还是电脑前聚精会神对着图像深入分析研判的查验人,都是在为国把关。“变化的是工作场地、工作模式,不变的是我们作为一名基层海关关员强监管、优服务的职责和使命。”

关键词: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