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6 09:01:50 来源 : 金融投资报
最新监管数据显示,5月共有20家承销商创业板IPO投价报告遭到问询。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剑指新股定价,对承销商定价、网下机构报价持续进行从严监管。自5月以来,注册制新股市盈率持续回落,受此影响,新股上市表现也有所提升。
20家承销商被问询
最新一期《深交所创业板注册制发行上市审核动态》显示,深交所5月针对创业板35家首发项目的20家承销商采取出具《问询函》的工作措施,结合投价报告盈利预测实现情况,问询关注投价报告出具程序及预测审慎合理性。据数据显示,今年前五月创业板共有57家企业新上市,涉及承销商27家。其中,20家承销商被问询,问询比例超过七成。
此前,曾有业内人士表示,部分承销商在定价环节中未发挥专业的估值定价作用,甚至有承销机构投价报告存在恶意抬高价格的嫌疑。此外,部分承销商投价报告会听取发行人意见,所以给出的投资建议存在一定水分。
今年4月,面对A股市场频繁出现的新股破发现象,上交所组织多家券商召开座谈会。会上强调,各主承销商应按规范要求审慎撰写投资价值报告,管理好发行人估值定价预期,合理规划募投项目,在充分考虑市场、行业及承销风险后,审慎确定发行价格。据悉,上交所已考虑将大比例破发等指标纳入主承销商执业质量评价。
同月,深交所针对创业板5家首发项目的承销商采取谈话提醒、出具监管工作函的工作措施,关注在发行业务操作中存在信息披露错误、实际承销过程与发行方案不一致、未及时完整提交相关文件等违规或不规范情形。
注册制新股市盈率回落
今年3月至4月,新股市场曾经历一波汹涌的“破发潮”,并引发大量投资者弃购新股。数据显示,今年3月,共有37只新股上市交易,其中12只上市首日遭遇破发,破发比例超三成;今年4月,在上市交易的36只新股中,共有17只上市首日便遭遇破发,破发比例接近五成,更有5只新股开盘便跌超20%。
有券商分析师认为,定价偏差、情绪偏差是影响新股上市后表现的两大因素。其中,定价偏差是指新股发行定价与其合理定价的差异;而情绪偏差则是指“非理性投资”在新股上市初期交易中造成的扰动。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告诉记者,整体上,询价新规实施后新股定价市场化程度提高了不少,但因为放松了高价剔除比例,“乱报价”现象仍存。有机构报价严重偏离中位数30%以上,甚至50%以上的比例。
招商证券量化与基金评价首席分析师任瞳此前表示,近期注册制新股发行市盈率有所提升,因此比过去更易出现破发。不过,从目前来看,在经历3至4月的破发潮后,新股市盈率已有所回落。数据显示,截至6月15日,6月以来进行网上网下发行的14家企业,其平均发行市盈率为39.30倍,相比今年年初有明显下滑。5月进行网上网下发行的27家企业,其平均发行市盈率为36.64倍。而今年2月至4月,A股市场IPO平均发行市盈率则分别为43.35倍、51.48倍、76.97倍。
具体来看,在注册制新股方面,创业板自5月以来进行网上网下发行的15家企业,平均发行市盈率为32.04倍,远低于4月创业板IPO平均发行市盈率43.37倍;科创板方面,5月以来进行网上网下发行的10家科创板公司平均发行市盈率为69.57倍。也远远低于4月的142.70倍。
市盈率回落的背景下,新股上市表现也有所提升。开源证券总裁助理兼研究所所长孙金钜表示,未来,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将在新股定价中进一步发挥作用,网下机构“博入围赚快钱”的策略将逐渐失效。对二级市场来说,新股定价效率的提升,将为次新股的投资提供更好机会。华金证券也认为,新股定价主导权可能正逐渐向二级市场让渡,二级倒逼一级发行定价做出修正成为可能。
IPO步入常态化轨道
整体来看,6月IPO发行仍相对冷清。而与去年同期相比,2022年以来IPO数量的增速有所放缓,受到部分超大体量募资的上市公司影响,2022年以来IPO首发募集资金仍保持同比增长态势。
数据显示,以上市日进行统计,截至6月15日,6月共有15家公司进行IPO,首发募集资金129.81亿元,募资金额超过5月全月的109.10亿元,但在今年以来的月份中处于较低水平。截至6月15日,2022年以来IPO首发家数为155家,首发募集资金2871.38亿元。而2021年1至6月,IPO首发家数为259家,首发募集资金2139.94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A股市场IPO正在步入常态化轨道,资本市场融资效率持续提升。国泰君安表示,监管持续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通过证券行业连接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动力。IPO的常态化正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融资效率,通过直接融资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加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