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热点 财经 科技 互联网 汽车 文化 公司 经济 综合

今日报丨北大荒:勇担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重任

2022-07-27 05:48:35 来源 : 证券时报电子报

证券时报记者 孙宪超

北大荒(600598)是我国目前规模较大、现代化水平较高的种植业上市公司和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是由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北大荒集团)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在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农机装备、农业科技、组织管理等方面,北大荒均具有显著优势,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截至2021年,北大荒的粮食生产已经实现“十八连丰”。

一直以来,黑龙江省都是粮食大省,其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地位持续巩固。日前,黑龙江省提出,要全力以赴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18亿亩以上,产量保持在1500亿斤以上;千方百计扩种大豆,大豆种植面积增加1000万亩以上;加强黑土地保护,新建高标准农田1100万亩。


(资料图片)

毫无疑问,北大荒在黑龙江省完成上述目标的过程中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近日,证券时报“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采访团来到黑龙江省,走进北大荒。证券时报副总编辑何伟就粮食安全、黑土地保护等一系列备受关注的话题,与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守聪进行了深入探讨。

粮食生产有望“十九连丰”

据了解,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国家队”和“主力军”的北大荒,今年播种面积达1042.95万亩。在各种农作物当中,水田占比近70%,旱田作物(玉米)占比约48%,大豆占比超50%,其余为杂粮杂豆及经济作物。

“与过去历年相比,今年的粮食生产还是存在一些不同。”王守聪说,按照国家扩种大豆计划,公司区域内扩种大豆面积,比去年增加40%以上;另外,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展了农业高端品牌专属基地建设,建设优质水稻、鲜食玉米、大豆、饲用玉米、小麦及山特产品等六大专属基地,建设面积66.1万亩,重点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提高农产品品质。

5月下旬,黑龙江省的水稻即已完成插秧,意味着春耕工作圆满收官,农业生产全面转入田间管理阶段。截至目前,公司区域内降雨时空分布均匀,雨量丰沛,所有作物均实现一次播种保全苗,整体苗情长势较好,为实现“十九连丰”奠定了良好基础。

王守聪说,下一步田间管理阶段,将充分发挥北大荒农业股份组织化、规模化、机械化程度高的优势,既要全面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防止大面积病虫害发生;又要做好重大突发自然灾害预测预报和防控,切实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更要因地制宜补充作物所需中微量元素和叶面肥,促进作物后期生长和提质增产;提前做好农机改装和老旧农业机具更新,全面推进机收减损,确保颗粒归仓。

“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北大荒秉承“科技第一”的理念,推进大数据,物联网、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应用,实现了从“人拉肩扛”到全程机械化、从“靠经验”到“靠数据”的华丽蜕变,让几千年来“看天吃饭”的农业生产变成运用现代化科技的智慧农业,让中国饭碗装上质量更优、绿色安全的北大荒粮。

据王守聪介绍,近年来,北大荒不断加强先进实用性技术研发、集成和推广,聚焦农业领域科技前沿,每年开展各类试验示范300余项,累计申报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型专利50余项。

通过不断加强合作交流,北大荒积极推进与国内外高等院校及相关领域科研机构的协作,搭建信息共享与合作交流平台,建立了有效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及推广机制。

“近年来,公司不断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广泛引进农业科技领域专业性人才,并在生产实践中强化开发、培养和储备。通过科研立项、公平竞争与高效激励等办法,人力资源配置得到持续优化,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当前,公司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75%以上,每年科技投入2000余万元,并逐年加大科技方面的投入。”王守聪说。

机械化率达99%以上

北大荒是黑龙江省重要农业企业,目前拥有16家农业分公司,主要生产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产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农业的根本出路在机械化,北大荒农机装备水平得到逐年提升,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截至2021年末,区域内实现农业机械总量达32.93万台(套),农业机械总动力达360.99万千瓦,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99%以上。

“北大荒的发展思路是遵照‘科技为本、金融为用、管理为纲、协同为要’的经营方略,围绕科技上项目,围绕项目抓资本,围绕资本创效益,全面构建‘农地运营 数字科技 资本运营’的新发展格局,全力打造一流高科技农地运营商、农业服务商和投融资平台,持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王守聪说。

在王守聪看来,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应在继续保持经济发展总体规模优势的同时,不断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坚持走绿色均衡发展的新型道路,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职工群众。

“北大荒已把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与公司使命紧密结合,将其内化为公司发展和企业行为的有机组成部分,三者之间互为依托、密不可分。”王守聪说,企业的终极目的就在于为社会创造财富,为社会贡献价值,经济利益只是它创造财富之后的自然结果。

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

作为一家农业企业,北大荒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

“但是应该清楚地看到,高品质的产品仍占比较少,品种结构还需持续优化,缺乏品牌影响力。”王守聪坦言,新时期、新形势对农业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农产品供给质量提出了新挑战,从过去的吃饱变为要吃得好、吃得更好、吃得更有营养、吃得更健康,这给北大荒优质农产品的供给,给品牌农业建设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作为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国家队”——北大荒围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四个农业”,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在稳定作物产量的基础上,北大荒以提升水稻、大豆等主要农作物品质为核心,引进高产、优质、抗病品种,为实施农作物品牌建设打好基础。针对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北大荒开展全程机械化、配方侧深施肥、控氮减磷稳钾优化施肥、科学灌溉、综合防病、种养结合、稻米品质提升、高油高蛋白大豆选育以及信息化等关键技术创新研究,着力完善标准种植、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和智慧农业四个生产技术模式,通过管理区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户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北大荒在秉持品质至上理念的同时,坚持‘种出来’‘产出来’‘管出来’‘讲出来’‘树出来’,深入挖掘文化资源,使农业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向‘微笑曲线’的两端进军。”王守聪表示,公司组织各基地构建了“绿色(有机)种植 认证管理”绿色种植模式,确保种出来的稻米,实现高端优质特性。

黑土地保护刻不容缓

黑龙江被誉为“中华粮仓”,在担当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

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王守聪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要在保护黑土地上持续下工夫,在粮食增产提质上继续挖掘潜力,在关键时刻生产出的粮食要能供得上、调得出。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东北地区的黑土地素有“耕地中的大熊猫”之称。作为我国重要的粮仓,黑龙江现有耕地面积2.579亿亩,其中典型黑土耕地面积1.56亿亩,占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面积的56.1%。

近年来,由于土地肥力长期透支,黑土地正出现变瘦、变薄、变硬现象,保护黑土地已经刻不容缓。2021年12月23日,黑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条例》,已从今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

“《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条例》的实施,其实已经为我们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工作指明了方向。”王守聪认为,保护利用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最为关键的就是要严格按照《条例》要求,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制止各类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行为,围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强化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保护,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

据介绍,在黑土地保护与利用上,北大荒集团通过良种良法良田配套、农机农艺农人结合、种养生态循环走出了一条开发与保护并举的黑土地治本之路。

据上一轮耕地质量调查监测结果显示,北大荒集团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44.6克/千克(折4.46%),比全省平均高8.4克/千克(折0.84%)。

北大荒采取的主要做法是进一步加强农田基础设施。目前,公司已拥有高标准农田700余万亩,田间路网建设、大中型灌区建设、侵蚀沟治理、农田防护林建设等农田基础建设均有序推进,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了黑土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推进大豆产业振兴发展

“由于我国大豆产需缺口太大,仅靠国内生产难以满足需求,大豆高度依赖进口的局面暂时难以改变。从长期看,随着国内居民膳食结构的改变,未来蛋白质需求及健康需求会越来越大,高蛋白大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需求量会随之增大,所以,扩大高蛋白大豆种植面积仍然是刚性需求。”王守聪表示,北大荒集团立足自身独特优势,充分发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大豆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战略核心作用,全面推进大豆产业振兴发展,坚决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2021年,北大荒种植高蛋白大豆77万亩,占大豆播种面积的63%。

据王守聪分析,在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方面,应该调整优化种植结构,通过粮豆轮作倒茬,在适度扩大大豆种植面积的同时,改善土壤肥力,实现粮豆持续均衡高产优质。相关部门要强化政策宣传引导,继续实施耕地轮作试点补助政策,在耕地轮作试点技术路径上以玉米与大豆轮作为主,减少大豆重茬,促使玉米茬全部种植大豆。

同时,要继续探索开展“稻改豆”试点,适当调减低产低质低效和地下水超采区的井灌区水稻种植面积;对地势较高,种旱田作物不发生涝害的稻田,规划建设“水旱转换田”,在解决稻谷积压问题同时提高大豆种植面积大力实施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整理项目,通过提高农田标准和增加可利用土地数量,提升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在扩大农业保险面积的同时,争取扩大险种,减少大豆生产风险,保证农户收入不减。这些举措有望进一步扩大大豆种植面积。

在保证大豆种植面积基础上如何实现增产,王守聪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要因地制宜推广模式栽培,挖掘单产潜力,集成组装高产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重点挖掘大豆增产潜力,全面提高大豆品质;在品种应用上,要重点加强高产优质种子研发培育,推广亩产在350斤以上的高产优质品种;在栽培技术上,要重点推广应用大垄密植和三垄栽培技术。其次,要培育新型主体,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完善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大豆规模化种植,在促进大豆生产节本增效和农户增收基础上,不断增强大豆市场的竞争力和占有率。最后,要围绕防灾减灾,科学开展病虫防控。重点加强干旱、洪涝、台风、冰雹和低温冻害等监测预警,分析研判灾害影响,及早制订完善技术预案,提前落实防御措施,推进科学抗灾。

“目前,我国在大豆生产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大部分局限于GIS、GPS、RS单项技术领域与农业领域的结合,没有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基本处于示范阶段。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程中,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使用会大大提升农业的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加强以信息化技术为先导的智能化、自动化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制造,既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现实要求,也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以,未来信息技术将在农业领域大有可为。”王守聪认为。

关键词: 北大荒勇担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重任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最近更新